我系师生追忆卢鹤绂先生
发布时间:2016-04-13   浏览次数:

清明节 | 我系师生追忆卢鹤绂先生

撰稿:周玉桥 审核:陆广成

       201644日,清明时节,天气一反前几日的阴郁。早上10点还未到,核科学与技术系卢鹤绂先生铜像前就已经聚集了多位师生,手里的白菊花绽放着,脸上都是肃穆的神情。青草掩着师者的铜像,这里将于10点举行一场追忆卢鹤绂先生的纪念活动。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寄托哀思,追念亡人的传统节日。今天核科学与技术系师生自发组织了这一次卢鹤绂先生的纪念活动…”14级本科生杨卉清明节在校,主动担任了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13级本科生胡昱利用清明假期,对卢鹤绂先生生前所写的科学论文和后人所写的纪念文集进行了阅读。他为现场的师生讲述了卢鹤绂先生的求学经历,让大家对卢鹤绂先生的生平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也和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对学术和生活的一些理解,让同学们在怀念与追思的氛围中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原文见后附)


(图为胡昱同学为大家介绍卢鹤绂先生生平事迹)


鲜花代表着生命力。15级唐原江同学和14级陈沁韵同学作为学生代表为卢鹤绂先生献花,两盆生命力旺盛的长寿花是对科学精神永存的祝福。在场的每一位师生都参与诵读了子青先生纪念卢鹤绂先生的文章《卢鹤绂与原子弹秘密》,每个人依次献上手中的白菊,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追思。


(图为师生依次诵读文章《卢鹤绂与原子弹秘密》)


纪念活动在合唱校歌中结束,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在默默祈祷笃志前行。卢鹤绂老先生为人、为学、为国、为家的品格,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诲人不倦的非凡人生,将会如灯塔一样,照亮我们的求学之路。


(图为活动结束后,在场师生与卢鹤绂先生铜像合影留念)

——————————————————————————————————


附:

大师风范

——在清明节纪念卢鹤绂先生

13级核工程与核技术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非常有幸能够在此,跟大家介绍一下卢先生的生平。

最近看了很有关卢先生的文章,然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大师?后来想了很久,我认为大师,应该具有三点:第一,应该像牛顿、像爱因斯坦这类人一样,凭借自己卓越的天赋和勤奋、刻苦,推动社会、时代的发展,他们是智慧,是天才,我们可以称他们为杰出的科学家;第二,是爱国,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籍的,在科学研究的同时,肩负着爱国报国的信念难能可贵,而从舒适安逸的环境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把这种信念贯彻成现实,这更难能可贵;第三,是育人,我想啊,一个人高度再高,他终究是一个人,而假如通过你的言传身教,启发了数代人的思考和工作,那你的贡献,就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诺贝尔奖可以衡量的了。而当你看了以上三点,你会发现,我们所称的大师,不就是卢鹤绂先生一生的写照吗!

卢先生1914年出生于沈阳,之后求学于燕京大学,然后去往美国深造;在攻读完博士后毅然回国,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先后转战多个地区,但一直坚持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先后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培养了大量学术人才,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可。卢先生有两个小故事我感触很深,在这里我讲一下,供大家品味。第一个只能算是一个细节吧,是卢先生在《往事回忆》中写到的,当时卢先生在读博士,研究锂离子的同位素丰度比,卢先生自己制作了质谱仪,然后想办法发射出矿石中的锂离子,卢先生写道:“前人公认的是锂辉石释放锂离子最有效。”然后卢先生写了平淡的四个字:“我不相信”。再之后就是卢先生发现磷矾石效果比锂辉石好了几百倍,之后卢先生发现了热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第二个故事是说卢先生回国之后,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卢先生受到战火困扰,颠沛流离;然后逃难到贵州元宝山那个地方,当时那里的土匪横行,都是先杀再抢,十分危险,大家都十分害怕;卢先生就跟一个体育教授一起,就这么带着礼品去见山大王拜山,说有一位教授经过贵地,请你们保护;然后土匪头子一听是广西大学教授,特别恭敬,开宴款待,然后发了三角杏黄旗,每条船上插一条,沿途土匪秋毫不犯,顺利到达榕江。

简单来说,卢先生的一生就是做学问和教学生,然后爱国两个字贯穿其中;但是卢先生做学问做到被称为挑战爱因斯坦的人,教学生更是教到被国内外十几所大学誉为教授,他当初的学生也都名扬海外。我想这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从卢先生往事回忆中提到的在私塾背论语、读孟子开始,到后来在燕京大学学习物理,再到后来的发现热盐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以及后来的毅然回国、在战火中坚持教书育人、饱受颠沛流离,再到揭开原子弹的秘密,最后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卢先生的一生是传奇的。他在生活与科学之间摸索,在动乱和流亡之间挣扎,而始终不变的对真理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启发。我们可以从卢先生所讲的贵州元宝山的故事中读出一个文人骨子里勇敢,能从在研究锂粒子丰度比时,平淡的一句我不相信中读出对权威的质疑,能从他的戏剧表演中看出他艺术的天赋,能从他给杨福家先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中感受到他的用心良苦。对,他的一生或许也是平凡的。

这就是大师,他不是因为做成了一件事、启发了一个人而闻名世界。而是因为做了太多的贡献却一直默默无闻;启发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人,却仍不求索取。将近20年过去了,当我站在这里,读着半个世纪前卢先生用文言文写的科学文献,我还始终以为,这就是我离大师最近的时候。

被称为挑战爱因斯坦的人也好、称为第一个揭开原子弹秘密的人也好,我想卢先生并不在意;卢先生在意的大概是我们现在在做什么,我们学到什么,而我们又将要做什么;在最后的最后,让我们祝卢先生,在那最遥远的世界的尽头,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