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至25日,以近滴线原子核的奇异结构与相关现象为主题的“NUCLear Exotic structures And Related phenomena(NUCLEAR2025)”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成功举行。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最新实验进展、理论发展与方法学创新展开深入交流,进一步推动了核结构—核反应—核天体物理的交叉融合与合作。
(会议合照)
会议议题覆盖面广、交叉性强,主要包括:奇异核结构;描述奇异结构与衰变模式的理论模型;贝叶斯分析与核物理仿真器;核合成、致密天体与核天体物理;核结构影响下的重离子碰撞;以及重离子输运模型等多个热点方向展开,为深入理解极端条件下原子核的性质与行为提供了多维度、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马余刚院士主持会议)
在学术交流环节,会议组织了多场高水平的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内容涉及轻核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结构、激光精密谱学在核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分子动力学框架下的关联与涨落效应、机器学习在核结构—动力学关联研究中的新方法、质子滴线核的衰变行为、张量力与多体效应对核物质的影响、极端钙同位素晕结构的可能性探索等。来自多家科研单位的研究团队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与会专家进行报告)
NUCLEAR2025会议在热烈而富有成效的研讨中圆满落下帷幕。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奇异核结构及相关物理现象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核的结构、反应与天体物理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核物理研究的重要增长点。本次会议为国内外学者搭建了高层次、专业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力促进了领域内的思想碰撞与协同创新,对我国核物理学科的发展与国际合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组织承办,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理论物理专款“上海核物理理论中心”资助,会议组委会成员包括:王思敏研究员、周波教授、方德清研究员、马余刚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