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缅甸空间局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家 Soe Myint Maung 博士 一行顺访复旦大学,与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及澜湄青年天体科学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访问聚焦于空间科学、天体物理学及相关前沿技术的合作,旨在推动两国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与区域科技合作的深化。缅甸代表团由缅甸空间局首席执行官 Soe Myint Maung 教授率领,随行人员包括缅甸空间局 Ye Myint Naing 教授、 Aung Hein Thu 以及缅甸 MISIS 高级顾问 Naing Swe Oo 博士。中方与会人员包括中科院院士、澜湄青年天体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马余刚教授,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强,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方德清教授,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许敏教授,复旦大学信息学院付海洋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书记王英豪,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季索清研究员,以及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副教授、澜湄青年天体科学研究中心执行秘书杨洋。
在座谈交流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澜湄青年天体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马余刚介绍了研究中心的发展理念与最新进展。他指出,澜湄青年天体科学研究中心以跨国科研与人才培养为核心,重点布局天体物理、空间探测、遥感应用、小卫星技术等方向,正在探索构建数据共享、国际联合实验和人才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
缅甸空间局的科学家代表团则介绍了缅甸在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的初步探索。他们表示,缅甸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重视和科研人员的推动下,已经逐步开展了小卫星应用、遥感观测及航天人才培养的工作。复旦大学在卫星研发、激光物理、加速器物理和离子阱实验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为未来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交流期间,缅方代表团先后参观了复旦大学的多个重要科研实验室与设施:
现代物理研究所 300TW 激光器实验室:该装置是国际先进的超强超快激光研究平台,广泛应用于高能密度物理与空间科学研究。
现代物理研究所串列加速器实验室:该平台用于核物理实验和空间辐射效应研究,为卫星材料测试和空间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上海电子束离子阱(SH-EBIT)实验室:能够产生高电荷态离子并进行精密光谱测量,为空间等离子体和天体物理研究提供关键实验条件。
通过实地参观,缅方科学家对复旦在基础物理研究和空间应用技术方面的积累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双方围绕小卫星研制、载荷设计、数据共享机制、青年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
双方一致认为,未来合作将重点聚焦以下几个方向:小卫星研制与科学载荷开发、数据共享与联合科研、科研平台联合利用、青年人才培养与交流等领域。此次访问不仅加深了双方科学家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也为中缅在空间科学领域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机制奠定了基础。未来,复旦大学与缅甸空间局将在澜湄合作框架下,共同推进区域空间科学研究与教育发展,为澜湄流域国家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