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SCPMA)出版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马余刚院士团队研究成果,文章题为 “Prediction of nuclear clock transition frequency difference between 229Th3+ and 229Th4+ via ab initio self-consistent field theory”。司然为论文第一作者,司然、孔祥进、屠秉晟、马余刚为通讯作者。
229Th被认为是构建核光钟的理想候选体系。由于不同电荷态下核外电子云的差异,229Th离子的核能级跃迁频率会受到场位移效应而引发频移。区别于以往采用的微扰理论,本研究引入非微扰的多组态Dirac-Hartree-Fock(MCDHF)方法系统研究场移效应。通过分别计算229Th原子核处于基态与同核异能态时,229,229mTh3+与229,229mTh4+的基态电子组态能量,我们得到229Th3+与229Th4+的核跃迁频率差为-639 MHz,计算结果的收敛精度达1 MHz。结合最新实验测得的CaF2晶体中229Th4+跃迁频率值[Nature 633, 63 (2024)],我们预测了孤立229Th3+离子的中心跃迁频率为2,020,407,009(1)comp.(77)δ<r2> (70)ext. MHz,其中括号内数值分别对应于计算误差、核电荷半径误差,以及晶体环境效应引起的误差。此外,我们还对229Th3+离子核钟跃迁的超精细劈裂进行了计算。该研究为实现孤立229Th3+离子在离子阱中直接激光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433-025-2675-4
论文DOI:https://doi.org/10.1007/s11433-025-26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