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报道

我系魏宝仁教授、邹亚明教授团队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发布时间:2025-08-26

近日,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隆重揭晓,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学与技术系)魏宝仁教授、邹亚明教授,嘉兴大学张煜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恩亮研究员和鲁东大学杨传路教授共同完成的项目《带电粒子作用下碳氢分子中质子迁移及H3+形成机制研究》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魏宝仁教授团队一直从事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工作,在带电粒子与原子分子碰撞领域深耕多年,针对原子分子碰撞动力学以及解离机制开展了系统性、深层次的研究。带电粒子与原子分子碰撞过程普遍存在于核聚变、空间天体、生物体及化学反应等各种环境中。通过研究带电粒子与原子分子碰撞过程,可以获得原子分子丰富的结构和动力学信息,加深对物质结构及其内部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并为检验多体动力学理论提供标尺。

在获奖项目中,团队利用课题组研制的复旦大学150 kV高电荷态离子碰撞实验平台和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系统研究了带电粒子作用下碳氢分子的质子迁移,指出了质子迁移过程发生的普遍性以及激发态动力学对分子异构化的重要作用。对带电粒子作用下碳氢分子解离形成H3+离子进行了研究,发现H3+离子的形成涉及多个分子内氢迁移/质子转移过程,质子转移之前需要经历H2的漫游,明确了过渡态理论在描述分子中漫游机制的适用范围。复旦大学150kV高电荷态离子碰撞平台平均每年供束超过2400小时,过去五年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等国内多个研究机构提供束流超过2000小时,包括完成嫦娥七号中继星中性原子探测器标定任务和风云等多颗卫星的探测器定标实验。

同时,我系刘茂龙副教授作为第三完成人参与的上海交通大学《核反应堆关键设备热工水力设计分析技术研发与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排版:刘代能  

审核:赵强、陆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