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报道

学术会议:2025年光核科学研讨会在上海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8-12

——聚焦光核物理前沿,推动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交流

 

2025年8月9日至10日,由复旦大学主办的2025年光核科学研讨会(The Workshop on Photonuclear Science in 2025)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成功举行。本次会议以光核物理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多国的顶尖学者,共同探讨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LEGS)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光核科学的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

 

开幕式:高瞻远瞩,共启新篇  

开幕式上,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教授致欢迎辞。他高度肯定了SLEGS项目在推动光核物理研究中的关键作用,并强调:此次研讨会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促进国际合作、探索前沿科学问题的重要契机。 他的发言为会议奠定了开放协作的基调。

 

会议议程:前沿探索,亮点纷呈

研讨会分为两大主题板块,涵盖理论与应用的多维度讨论:  

- 8月9日:核合成与光核物理基础研究

    与会专家围绕180Ta中间态、伽马谱学、新型p过程探测器及超周边重离子碰撞中的光核反应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展示了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最新成果。  

- 8月10日:核数据与理论模型研究  

    议题包括激光康普顿散射伽马射线的同位素成像、自然丰度测量、光中子截面及核反应数据计算,并对日本PANDORA项目进行了专题研讨,为核数据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国际参与:群贤毕至,共话未来

    会议吸引了来自10余家国内外知名机构的专家学者,包括:  

- 韩国大邱大学: Shung-Ichi Ando教授  

- 罗马尼亚ELI-NP/IFIN-HH: Dimiter L. Balabanski教授  

- 日本九州大学:Futoshi Minato教授、东京理科大学:Tsunenori Inakura教授  

-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廖劲锋教授  

- 中国高校与研究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Taka Kajino、孙保华教授、山东大学梁作堂教授、杨驰教授、兰州大学牛一菲教授、北京原子能研究院续瑞瑞与田源研究员、南华大学罗文教授等  

 众多学者的积极参与,彰显了会议的国际化水平与学术影响力。

 

组织与展望:凝聚智慧,共促发展  

    会议由复旦大学马余刚教授、何建军教授及邓先概副教授、甲南大学及复旦大学宇都宫裕明教授、上海高等研究院范功涛研究员等组成的组委会精心策划。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光核物理研究提供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也为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在该领域的贡献再添注脚。

 



闭幕式:迈向新征程

    在闭幕式总结致辞中,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教授表示:“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将为光核科学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们期待与国际同仁携手,共同探索这一领域的无限可能。”会议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为后续合作与研究指明了方向。

    

    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研发专项,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离子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