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康普顿光源技术发展研讨会”在复旦江湾校区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是在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的倡导下召开,荟聚了康普顿光源领域的二十余位专家,共同探讨康普顿光源的最新技术以及未来发展动向。
基于逆康普顿散射原理的光源,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康普顿光源装置已遍布世界各地。近年来一些新技术为康普顿光源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其中包括基于强激光的小型全光康普顿光源装置、基于飞行焦点的相干康普顿散射技术、以及基于高Q谐振腔的强束技术等。与会专家就这些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复旦大学符长波教授、中科院高能所鲁巍研究员、西安交大栗建兴教授、同济大学焦宏飞教授、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张猛、范功涛研究员、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张涵煦博士等,就深紫外和软X波段相干康普顿产生可行性、小型全光康普顿光源技术现状、非线性康普顿散射理论现状、强激光高功率薄膜技术、强流电子技术、百MeV级康普顿束线建设计划、强光核物理等进行了主题报告。
马余刚院士指出,康普顿光源能谱范围极广,从紫外到X射线,再到伽马射线。希望以此次讨论会为契机,深入讨论,促进合作,及早把握领域技术变革的方向。例如,若能成功将相干技术应用到紫外和软X射线波段,产生高品质nm光束;或利用未来建成后的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SHINE)等装置,建成百MeV级强流康普顿束线,这些新高品质光源有望为凝聚态物理、核物理等基础学科,光刻、医疗等应用领域带来变革性影响。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