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杰出校友徐洪杰同志!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同步辐射物理学家、钍基熔盐堆先进核能系统的开拓者,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上海市核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所长、我系杰出校友徐洪杰同志,因病于2025年9月14日8时1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70岁。
沉痛悼念徐洪杰校友
徐洪杰,1955年1月生,江苏江浦人,198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1978年2月考取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核物理专业。1982年1月本科毕业后,师从核物理学家杨福家先生、攻读复旦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专业硕士学位,1984年2月任物理二系研究生指导员兼支部书记,1985年1月获理学硕士学位后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2月获复旦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听党的话,爱国就是要好好读书、好好做实验。”是他学生时代最朴实的信念。
1989年3月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围绕加速器物理、离子束分析进行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1991年9月-1992年9月在东京大学原子核研究所做访问学者。1995年5月-2001年4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2001年5月-2009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
1995年起致力于上海光源的预制研究、工程建设和科学应用,先后担任上海光源工程副总经理、总经理。15年殚精竭虑铸建成了上海第一个大科学装置、2009年4月29日上海光源工程顺利竣工;围绕上海光源,一个世界级的光子科学中心正在形成。
上海光源建成之际,牵头组建队伍开展钍基熔盐堆核能(TMSR)研发,2010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负责人,2011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卓越创新中心主任,2024年6月17日位于甘肃武威的钍基熔盐堆首次达到满功率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研发领域走在世界最前列。16年拓荒,建成了迄今世界唯一运行的钍基熔盐堆,“有望助力我国实现能源独立”。
徐洪杰同志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精神,以“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从追赶开始,最终一定要走到超越”为信念,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一生致力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淡泊名利,鞠躬尽瘁,为党和国家事业不懈奋斗。始终心系母系,为母系停止了10多年的核专业本科教育的重新恢复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推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钍基熔盐核能系统研究中心与母系开展联合培养核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设立应用物理奖学金,为母系10余年来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洪杰同志的一生,是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的一生,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一生!徐洪杰同志的离世,是我国科技领域的重大损失。他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攻坚克难、锐意创新的优良作风,团结协同、无私奉献的行为风范,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与传承的精神财富!
谨此深切缅怀、追思徐洪杰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