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报道

我系张春健青年研究员获美国RHIC&AGS杰出贡献奖

发布时间:2025-05-27

2025年5月20-23日,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BNL)召开了RHIC/AGS年度会议。会议对RHIC/AGS年度工作进行了汇报总结,并颁发了RHIC&AGS杰出贡献奖(RHIC&AGS Merit Award)。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马余刚院士团队的张春健青年研究员荣获该奖项。

该奖项由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RHIC/AGS用户执行委员会(RHIC/AGS Users Executive Committee)设立并颁发,旨在表彰博士毕业十年内,在RHICAGSNSRLTandemBLIPATF及未来实验装置相关研究中取得杰出理论或实验成果的青年科学家(每年颁发不超过3位)。张春健博士因在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及小系统集体流测量方面作的突出贡献(颁奖词:In recognition for his leadership in developing techniques on the imaging of nuclear shape via high energy nucleus-nucleus collisions and measurements of collectivity in small collision systems)而获此殊荣。

 

张春健长期致力于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的实验与唯象模型研究,在STAR国际合作实验中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作为主要作者完成了在STAR探测器上的铀-238原子核的四极轴对称形变和三轴形变测量、系统研究了质子//-3与金-197非对称小系统碰撞的集体流测量。他的研究首次实现了在跨能量尺度上的原子核结构交叉方向的创新突破,首次揭示了小系统碰撞中夸克层次动力学涨落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其研究成果先后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4年度报告、复旦大学年度“十大科技进展”(2024年)和美国能源部核物理“科技亮点”( 2025年)。张春健2020年1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博士学位,2017-2019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进行联合培养,2020年起在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4年5月,他入职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任青年研究员,加入马余刚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和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浦江项目,荣获上海市白玉兰计划青年海外人才。

坐落于美国纽约长岛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是世界上最大的重离子加速装置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的高能极化质子-质子对撞机。由马余刚院士领衔的复旦大学核物理团队作为STAR国际合作组核心成员,在实验物理研究和探测器升级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成果,包括在反物质实验探测方面,先后首次观测到反超氚核、反氦4-粒子,首次测量了反质子-反质子相互作用,完成正-反超氚核质量的精确测量;在实验中首次观测到了反应末态粒子的整体自旋排列现象;在实验上率先开展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测量研究;系统性地研究了手征反常效应。这些突破性成果两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作为主要作者,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Science、Nature、Nature Physics、Physical Review X、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s Reports等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