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师生清明节追忆卢鹤绂先生
发布时间:2017-05-18   浏览次数:

我系师生清明节追忆卢鹤绂先生

供稿:周玉桥  编辑:胡依凝  审核:陆广成


201747日,正如清明时节应有的天气,一早便大雨纷纷,天色阴郁。但是早上八点刚过,就有许多师生冒雨前来参加纪念卢鹤绂先生的活动,他们的伞檐在大雨中挂下串珠似的雨水。八点整,卢鹤绂先生追忆活动按时开始。

“我们核科学与技术系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自发前来纪念已故的世界一流的原子能物理学家——卢鹤绂先生……”16级本科生王文钊主动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学生代表赵弋扬为大家介绍了卢先生传奇的一生,在场的师生都对卢先生亲身践行的爱国情怀和引领前沿的科学精神感到由衷地敬佩。

 学生代表发言后,在场的所有师生手捧着象征思念的黄色菊花,集体为卢鹤绂先生默哀3分钟。默哀后,16级张鸿玉、胡圣亮和15级唐原江同学作为学生代表献上花篮,全体师生也依次献上手中的黄菊,大家向卢先生深深地鞠躬并在他的塑像前驻足良久。

 卢鹤绂先生朴实无华的生活追求、以国为先的高尚人格和鞠躬尽瘁的科学态度将会成为我们人生之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刻刻伴我们前行。

附文:

纪念卢鹤绂先生

 发言者:16级核工程与核技术 赵弋扬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非常有幸能够在此,和大家介绍卢先生的生平。

 记得当我第一次步入复旦大学的校门,第一次来到现代物理研究所时,看到卢先生的塑像,还不知道如何念出他的名字。在了解卢先生的生平之前,我只知道他是杨福家院士的启蒙导师;近日阅读了许多有关卢先生的文章,我便对卢先生亲身践行的爱国情怀和引领前沿的科学精神感到由衷地敬佩。

 卢先生祖籍山东掖县,出生沈阳,出身优越:其父卢景贵是留美的机械工程师,是大帅张作霖的结拜兄弟,曾任东北四平的四洮铁路局局长、东三省交通委员会路政主任委员;其母崔可言14岁东渡日本,在东京的青山实践女校官费留学,与鉴湖女侠秋瑾是相熟的校友。卢先生两岁随母赴美与父亲相聚,9岁随父母回国,1936年在燕京大学毕业后去明尼苏达大学主修物理、副修数学,一拿到博士学位就马上回国。

 卢先生的一生中有许多次机会让他可以留在美国享受舒适的生活,但不论是在抗战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他都坚持要回到祖国。1941年,他舍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甘愿从“天堂”到“地狱”,将满腔热血投入于抗日救亡的大洪流。1979年,卢先生受邀前往美国讲学一年,美国政府曾多次设法挽留他,几经谈判,美国政府被他的“回国开创研究新领域”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尊重了他回国的决定。

 这位大师运用自己的知识,为战争时期的祖国做出了许多贡献。由于他1941年的博士论文是涉及美国政府制造第一批原子弹和原子反应堆的绝密,也由于他在原子物理科研上的一系列杰出成就,中央在北京大学组建了一个绝密的、代号为“546”的培训班,就安排在卢鹤绂任教的中子物理学教研室,为祖国研制原子弹的迫切需要培养人才。

 以“原子能之父”的称号和建立了“卢鹤绂不可逆方程”而闻名于国际,推算了核半径公式,测得了铀235自发衰变的半衰期,卢先生的科研精神和爱国热情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在他与世长辞的前一天,他还对身边的干孙女说及了他苦苦思索的新发现,表示有信心为中国赢得第一个诺贝尔奖。

 在学术之外,卢先生还是一个酷爱京剧的人,他的讲课很有个性,有时会说上一两句幽默的话,并结合他精湛的京剧名角的表演,常引得课堂里笑声融融。

 恐怕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中国科学家能够达到卢鹤绂先生在国际上的地位。美国学界称他为“称量原子重量的中国人。”并称他为“揭露原子弹秘密的第一人。”而著名学者李约瑟称他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原子能物理学家。”在他去世后,美国学界依然缅怀他,并为他竖立雕像来永远地纪念他。在美国的主流社会,为中国现代的科学家竖雕像的仅见卢鹤绂一人,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球华人的殊荣。

 卢先生的科研思想与高尚人格,正如那云横九派上空的丹顶鹤:尽管云海浩瀚、多变幻,但他坚毅、执着,生命不息,求索不已;身展巨翼同风起的他,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为了回国而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也好,被称为“挑战爱因斯坦的人”也好,赢得国内和国际学术界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好,我想卢先生并不在意;卢先生在意的大概是我们现在在做什么,我们学到什么,而我们又将要做什么。我们会铭记并传承卢先生的精神,不忘初心,把国家放在心底,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建设更美好的祖国。最后,让我们祝卢先生,在那最遥远的世界的尽头,一切安好。